初秋的大冶,群山蒼翠,水稻金黃,秋風拂過,掀起層層稻浪。千里沃野,氤氳出一幅金與綠交織的醉人畫卷。
近年來,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產業富民,以特色農業、文旅產業、農村電商為重點,著力招引能人回鄉、培育龍頭企業、創新探索村莊理事會運行機制,激活產業要素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蓬勃生機。
十多年如一日復綠“龍鳳”近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來到我市龍鳳山景區。抬望眼,碧空如洗,靈峰競秀,一架架滑翔傘在山間掠過。從天空俯視,白墻黛瓦,錯落有致,綠樹蔥蘢,游人如織。

“常年無人瞄,雜草比樹高!贝迕駝⒉嬖V記者,十年前的龍鳳山,年年山火肆虐,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荒山。
“我回到龍鳳山下的家鄉,望著被山火燒得幾乎荒廢了的山巒,感到非常痛心,立誓要讓綠水青山重新綻放!饼堷P山集團董事長劉合伍說,為了實現荒山復綠的夢想,在外經營家具企業的他,不顧家人、親友的勸阻,執意將事業發展的大本營搬回劉仁八鎮。
十多年來,龍鳳山集團先后投資1.8億元建設了12.5公里的永久性森林防火帶工程、18公里的環山公路工程、12.2公里的供電設施設備安裝和線路架設工程、4000立方米的山體護坡工程、2000米的山體排洪溝工程等山體基礎建設工程。一系列山體治理完工后,多年肆虐的山火不見了蹤影,山體泥石流也戛然止步。

“當初我從‘砍樹的’突然變成了‘種樹的’,遇到的阻力難以想象!眲⒑衔楦锌f千。由于當時少數村民思想認識上存在差距,有一次,龍鳳山集團栽的2萬株樹一夜之間全被村民拔光。
為了贏得村民們的信任和支持,龍鳳山集團采取托管措施,不惜做賠本生意:村民在山地造林的苗木由企業出資,并負責防火、防蟲、防災管理,收益全歸村民,每年還給村民50元經濟補償。嘗到甜頭的村民最終理解了企業的一片苦心,自覺加入到護林管理工作中。
為了帶動村民富起來,他成立富農合作社,對村民承諾:“你不種,我承包;你想種,我來教;你種了,我來銷;種和肥,我先掏;豐收后,再補交!焙献魃缥赊r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免費提供各種技術,指導社員科學種植特色農作物。富農合作社帶動周邊8個村2028戶農戶加盟,不少農戶年增收4萬元以上。
一部手機打包“家鄉味道”從為了尋找銷路四處奔走,到只需一部手機就能日銷千單,陽光綠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有文見證著農產品銷售方式的轉變。
8月14日,羅家橋街道王家莊第四屆葡萄采摘節如期舉行。9點左右,游客們興奮地到達葡萄園,隨即在各個葡萄藤架下穿梭采摘品嘗,果農們則為大家稱重打包。而在一旁,一部部手機正在全程跟蹤直播,將最真實的采摘品嘗體驗帶給全國各地觀看的觀眾。
“這些葡萄看著真的飽滿!薄拔页赃^這里的葡萄,特別好吃!痹鷳B的葡萄種植園,甜美多汁的葡萄,吸引了眾多觀眾收看直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咨詢優惠、下單購買。王有文介紹,截止到活動結束,線上線下共銷售葡萄1800余斤。
近年來,在外地的大冶人發現,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買到往日只有回家才能品嘗到的“家鄉味道”。湖北顏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處靈鄉鎮,是我市正在籌建的4個鎮級電商特色產業園之一,該公司售賣的特色農產品,位居各大電商平臺同類產品銷量排行榜前列。
“起初,我們在網上只賣蘑菇。后來有顧客反饋說,我們身在外地,想買到靠譜的家鄉特產很難,你們為什么不拓展一下經營范圍呢?”該公司負責人胡紅華動了心,經過仔細調研,她發現金牛麻花、金絲皇菊等特色農產品久負盛名,消費者購買意愿強烈,便開始嘗試銷售。
如今,在該公司的倉庫里,快遞包裹每天都堆成了小山!肮澕偃掌陂g,我們每天從上午八九點忙到晚上十一二點,一場直播就能銷售近萬單,每天銷售額都在十萬元以上!焙t華介紹。
“植物軟黃金”助農增收在靈鄉鎮康之堂養生藥博園,一簇簇綠色植物密密匝匝!斑@是鐵皮石斛,被稱作植物軟黃金!痹摴径麻L馮海明介紹,鐵皮石斛藥用價值位列雪蓮、人參、蓯蓉等中華“九大仙草”之首,廣泛應用于中醫藥和保健品。

2014年10月,應靈鄉鎮政府邀請,馮海明回到家鄉風橋村成立公司,流轉2000多畝林地,投資5000多萬元。經過不斷摸索,馮海明帶領團隊首次在我市實現鐵皮石斛大規模種植,在陳家山建成集藥材種植、養生、休閑為一體的康之堂藥博園。
近幾年,該公司在挖掘鐵皮石斛藥用價值的同時,也不斷研發藥食同源相關產品,包括鐵皮石斛鮮條、干花、微晶粉、切片等產品,同時,還開發了牙膏、酒、面條等深加工產品,俏銷市場。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600多萬元,“7元一克的干石斛,訂單排到了年底!瘪T海明說。
綠色產業興起,村民受益匪淺。風橋村3組村民江又明曾是貧困戶,他與妻子一同在康之堂公司生產基地務工,每年收入近3萬元,日子一天天好起來。這些年,康之堂帶動周邊54家農戶共同發展,戶均年增收3000多元。
村莊理事會重圓“半月”為破解農村基層黨組織弱化、基層治理弱化、農村工作空化等問題,茗山鄉創新構建“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以村委會——村莊理事會——農戶為三級自治架構”的“1+3”農村治理體系,把政治上先進的農民黨員、經濟上先進的致富能手、治理上先進的德高望重人士三支先進力量匯聚到村莊理事會來,引領帶動村民自治。
該鄉建立“兩培一選”機制,把優秀的理事會成員培養成共產黨員,把優秀的黨員理事長培養成村干部,把優秀的村干部選拔進鄉鎮干部隊伍,既解決了基層干部后繼乏人問題,又打通了基層干部晉升渠道。
理事會的出現解決了村民自治的痛點。茗山鄉華若村鐘家莊灣有兩姓門戶,吵吵鬧鬧20年,兩個“半月塘”一直是周邊鄉鄰的笑柄。
成立理事會后,雙方都有人當選,平心靜氣把事情說開,村“兩委”、鄉黨委調解多年未果的矛盾迎刃而解。門戶間前嫌冰釋,“半月”重圓。
“每個理事會成員都是村民一戶一票選出來的,他們的話村民愿意聽!比A若村黨支部書記柯亞軍說。
改革以來,華若村通過理事會解決矛盾糾紛10余起,由“后進”變“先進”,連續5年“零非訪”,基本實現“小事不出理事會,大事不出村委會”。
黃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書記郝勝勇表示,將積極探索更多鄉村治理新機制、新做法、新經驗,并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實現農民富裕富足。
文章來源:大冶市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激活產業要素:我市鄉村振興探索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