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報道(通訊員 樂祥俞 記者 陳婷)“市委六屆十四次全會提出了大冶發展的思路和目標,為我市量身定制了一條揚優補短、獨具特色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之路!笔凶〗ň贮h組書記、局長葉序武表示,該局將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扎實的行動,狠抓城市更新、民生保障和行業管理,確保市委決策部署在住建領域落實見效。
聚力推進城市更新,在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上實現新突破近年來,市住建局狠抓城市路網建設,推進“雙修”工程,實施園林綠化景觀升級。2020年底,我市城市道路里程達到202.78公里,建成區綠地面積和綠地率分別達到1077.34公頃、32.9%。
下一步,該局將繼續加快城市更新,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與宜居指數。不斷加快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完成東風路西延、碧湖園跨湖大橋等市政道路橋梁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建設尹家湖公立幼兒園、大冶六中處停車場等一批公共停車場,緩解停車難問題。不斷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配合“城市雙修”工程,推進游園步道使用透水混凝土,改造城區人行道使用透水磚,開展城區湖泊水體、熊家洲等片區濕地生態修復工作,到2025年,實現城市建成區海綿城市面積達30%以上。不斷提升污水治理效能,加快建設城西北、大箕鋪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提高城區污水處理能力;構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長效管理運維機制,成立專業維保隊伍,保障全市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正常穩定運行;加快城市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及空白區污水管網工程建設,基本實現城市建成區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不斷提高人均防護面積,進一步健全人防指揮體系,實現“三所”互聯互通;堅持“應建必建”,抓好人防工程建設,力爭到2025年,我市新增人防結建工程審批10萬㎡,向人均防護面積1㎡目標邁進。
聚焦民生服務大局,在提升市民人居環境上實現新突破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市住建局將持續聚焦民生、服務大局,進一步提升市民人居環境,為實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居有所安”作出積極貢獻。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繼續推進現有城鎮棚戶區改造,加快構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切實加大保障房供給力度,著力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到2025年,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不低于26%。
精心謀劃老舊小區改造。堅持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全面摸清老舊小區群眾生活中的難點、痛點問題,加大對上資金爭取力度,對癥下藥、精準改造,實現全市203個老舊小區,763幢22578戶、206.95萬㎡“應改盡改”。
優化物業企業服務質量。針對物管小區,培育物業企業服務理念,拓展服務領域,做優服務內容;對無物業管理的小區和散戶居民樓,通過黨建引領物業全覆蓋,引導業主自治。同時,引導業主選聘專業物業企業進駐舊改小區開展服務。
提升農房建設居住品質。推廣建房圖集,加強農村建筑風貌引導,開展建筑工匠培訓,推進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完善分類補助政策,鞏固農村危房改造成果,確保應改盡改;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推進宜居村莊建設。
聚力產業優化發展,在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深化改革創新,持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進住建領域改革,進一步規范、簡化和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水平。按照全省最優的標準,打造“先建后驗”升級版,創建施工圖設計審查改革先行區,建立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的一體化聯合審批平臺,通過實行“技審分離、技術先行”,對工程項目審批流程進行再細化、再完善,加快建立統一的審批管理體系。
細化扶持舉措,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修訂《關于支持建筑業企業發展的意見》,提高獎勵標準、突出增量獎勵、支持企業承接本地工程;擦亮“大冶古建”品牌,提高建筑業發展質量;加快建筑業生產方式變革,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引導鼓勵建筑企業晉升資質,實現全市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不低于6%;全面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強化綠色建筑質量管理,推廣應用綠色建筑新技術、新產品。
強化行業管理,推動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加強房地產市場運行監測,積極落實“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工作要求,完善預售資金監管辦法,防范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健全房地產信用體系建設,整治市場亂象,嚴厲打擊違規預售等違規行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企業打造戶型新穎、環境優美的高品質樓盤。
文章來源:大冶市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十四次全會精神 書記局長訪談】汲取力量 砥礪前行 全力實現城市能級品質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