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已有0網友參與糾錯
閣老”是指明代的呂調陽,清代的余國柱和柯瑾。古代稱宰相為“閣老”,當宰相為入閣拜相。
呂調陽,大冶茅潭里〈今陳貴鎮〉人,早年隨父遷居廣西發跡,1555年,任禮部尚書,和張居正一道做明神宗皇帝的老師。當時皇帝年幼,他就編了6卷《帝鑒圖說》,相當今天的《看圖識字》,列舉歷代帝王可以做的“善舉”和不能做的惡事共117件,繪成圖畫,加以文字說明,作為皇帝讀本。1574年,呂調陽為宰相,和張居正同掌朝政,實行了一些新政,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余國柱,大冶宮臺里(今著山鄉)人,伯父余文明是明代大冶縣令。余國柱青年時期曾隨伯父余文明從事反對張獻忠農民起義活動,結果,被張獻忠抄斬了滿門。余文明氣死,余居住投靠了滿清,于1652年參加了清朝的科舉考試,中了進士,歷任御史、巡撫、戶部尚書等職。1690年,授武英殿大學士。據記載,《大清會典》、《清一統志》諸書皆出其手。
柯瑾,大冶西陽里天臺堡(今陳貴鎮)人,清乾隆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升內閣侍講,廣東道監察御史、兵科給事中?妈貧w故里游覽天臺山,并留有《初秋留別天臺山》等詩作。